医药电商与零售药店大打争夺战?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医药零售连锁行业最近五年来一直保持高景气。目前A股有五家医药零售上市公司,分别是、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与本月上市的 健之佳。目前,医药零售有1.8万亿的市场,玩家众多,主要原因在于医药零售连锁既属于零售业,又属于医药行业,但它不参与医药的生产和定价,没有医药研发的风险,受带量采购的冲击也比较小。
但是在线下药店不断扩张的同时,医药电商近年来也在持续发力。根据启信宝统计,近十年来,从新增企业数量来看,互联网医药电商经历了加速发展,2019年新增企业13984家,按照目前的速度,今年新增企业数量将超过去年。阿里健康、京东大药房、叮当快药等互联网医药电商崛起,线下实体药店也积极利用各类O2O平台如饿了么、美团,或自建平台(APP、微信小程序、企业商城)通过网上卖药。
据商务部统计,2018年我国医药流通市场规模达21586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有所回落。而电商作为医药流通的渠道之一,受益于全渠道的增长趋势——2018年,医药电商市场规模达978亿元,同比增长32.7%。医药电商越来越壮大并不断受资本青睐,线下药房是否会因此受挤压陷入困境?
在医药电商发展得如火如荼之时,线下零售药店的生存状况或受到一定的冲击和挤压,不过,几年来,零售药店也在积极转型、暗自发力,与医药电商形成差异互补之势,提供更多专业化的增值服务。因此,在医药电商发展迅猛的情况下,零售药店整体销售状况依然较好。从2012年到2019年,中国零售药店药品销售额由2268亿元增长到4196亿元,平均年复合增速为9.2%。近年来零售药店药品销售额增速有所下滑,但整体仍然保持稳定的增速。
线下药店具有刚需属性。虽然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由于消费者出行受限,依靠客流量的线下药店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受到控制,同时防疫物资需求暴涨,药店的销售快速回升。医药电商具有便利、品牌选择范围大等优势,但目前医药电商更加侧重非药类健康产品等,并且无法为患者提供专业服务、及时性与情感诉求,难以根据消费者身体状况展开指导。
药品是专业性极强的特殊商品,尤其是处方药的购买与使用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因此消费者对购买不仅仅有价格和便利的要求,对购药过程中能够提供专业药学指导亦有极大诉求。网售处方药的开放虽然为消费者提供了另一购药渠道,但是医药电商平台仍难以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开展相应的药事服务。而线下零售药店中,专业的医药服务能力正是为了满足消费者购药环节中对专业药学指导的诉求。
因此,虽然医药电商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不少参与者,但医药电商只解决了售药的便利性,并没有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能力,尤其是在处方药领域,这应该是未来不断建设的方向。而线下零售药店有其独特的优势,是医药电商所无法取代的。强势来袭的医药电商会与线下药店长期并存,线上与线下药房存在多重错位,互补或许大于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