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6208930
   
全球创新发展网--全球创新视野

​​​​​​​​​​​​​​ 全球创新发展网​​​​​​​

当前位置:
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医疗“出圈”
来源: | 作者:佳忆 | 发布时间: 2021-12-16 | 1535 次浏览 | 分享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医疗近些年来也慢慢发展起来。由于疫情的催化,网上问诊的用户增长了很多,不少平台也开始做互联网医疗产品,互联网医疗产业的信息和服务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传播。

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医疗“出圈”

 

 


 

互联网医疗,逆势走强

我国互联网医疗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历经了起步期、调整期、爆发期三个阶段,行业可谓是在曲折中向上发展。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中,互联网医疗的优势被进一步凸显。从实验室到临床一线,从病原检测、流行病溯源、快速筛查到疫苗研发,从在线问诊和、远程医疗到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疗打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等限制,成为科技“战疫”先锋。在疫情催化和政策利好共同推动下,各医疗平台流量迅速增长,行业迎来发展新阶段。

 

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1100家互联网医院,7700家二级以上医院提供线上服务。三级医院网上预约诊疗率已达50%以上,90%以上的三级公立医院实现了院内信息互通共享。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所有的地级市2.4万余家医疗机构。2020年中国移动医疗用户规模达到6.61亿人,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544.7亿元。过去一年多,在线购药、远程问诊等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互联网医疗的价值被不断释放,成为众多资本眼中的香饽饽。

 

利于发展互联网医疗的社会大背景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慢病患者低龄化趋势显现,医疗需求大规模爆发。然而在供给端,我国优质医疗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难以满足各层级的差异化医疗需求,积弊已久的医疗供需矛盾亟需一种新的技术或方式来纾解困局。改善医疗供需结构,拓宽医疗服务边界,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成为推动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内在市场诉求。

 

2018年至今,我国互联网医疗的管理制度逐渐清晰规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和互联网医疗医保支付政策相继出台。政策利好的密集释放有望成为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助推器,进一步打开行业成长空间。

 

大数据积累和深度学习算法进步使得人工智能得以在医疗领域发挥作用,在医疗影像、辅助诊断、药物研发、健康管理、疾病风险预测、医院管理等诸多场景落地应用。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互联网医疗有望进入智能化发展的新阶段。

 

后疫情时代的风口

众所周知,疫情促进互联网医疗的快速普及与成长。疫情导致的隔绝使得“互联网医疗”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成为人们和政策制定层看得见的现实。安信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疫情催化的结果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纵深发展提前3-5年。而在几年前,互联网医疗还是一个入局者不断苦苦挣扎的市场。

 

而现在,互联网医疗开始扎堆上市。资本市场的嗅觉一向很敏锐,在需求释放和政策利好的双重加持下,互联网医疗概念的企业估值一路看涨。2020年,在互联网医疗领域,一级市场全年融资16起。彼年8月,京东健康获高瓴资本超8.3亿美元B轮投资,投后估值达300亿美元,相比一年前翻了四倍。京东健康从京东集团拆分后独立赴港上市,市值曾一路飙涨至6000亿港币。紧随其后的是,互联网医疗公司纷纷摩拳擦掌,意欲借此东风,提升公司估值。

 

据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报告显示,国内医疗机构每月接诊患者超3亿人次,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的提升,就诊的需求量会更加庞大。目前,互联网医疗月活跃用户峰值仅达六千万,其市场潜力无疑是巨大的。随着互联网医疗不断发展,人们的接受度和信任度增加,对于互联网医疗的需求会呈井喷式增长,敏锐的资本市场当然不会错过这个绝佳的机会。

 

目前,互联网医疗作为线下医疗的有效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医生的压力,也为患者节省了时间和金钱。互联网医疗的优势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可,相信未来是它的存在是如同电子支付一样的普及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