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6208930
   
全球创新发展网--全球创新视野

​​​​​​​​​​​​​​ 全球创新发展网​​​​​​​

当前位置:
影视行业发声,长短视频流量之争
来源:全球创新发展网 | 作者:佳忆 | 发布时间: 2021-12-21 | 1289 次浏览 | 分享到:
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某个短视频刷到一部剧,于是就开始在短视频平台开始了追剧道路。追着追着,你发现果然“剪辑”过的剧更香。终于,短视频平台上的“影视二次创作”内容把版权方逼到集体发声的地步。

影视行业发声,长短视频流量之争

 

 


 

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习惯在短视频上追剧看电影,或是通过短短几分钟的解说快速了解故事情节,或是跟着精彩片段和预告片即时追剧,看到精彩的内容再去长视频平台看剧。然而这些通过剪辑进行搬运、解读、二次创作的内容,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版权问题和隐患,终于引起了影视市场的重视。

 

影视行业屡屡发声

4月,国内超70家影视传媒机构,包括15家影视协会、5大长视频平台和53家制作公司,以及500余位演员发布联合倡议书,指出短视频平台和公众号生产运营者,在对影视作品进行剪辑、切条、搬运、传播等行为时,应检视是否已取得合法授权。声明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对侵权内容予以举报、删除、屏蔽,共同预防、抵制侵权行为,共同维护影视行业的合法权益。

 

短视频渗入群众生活

目前,在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平台上,存在大量的影视类短视频,充斥着“5分钟看完XX电影”“XX带你看电视剧”“X分钟快速看大片”等短视频内容,主要有吐槽、解说、剧情介绍、拉郎等类型。其中除了包括大量已播出的影视剧节目内容外,还存在一些未被引进的影片节目。在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大家的观影习惯也在渐渐发生变化。当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二倍速、三倍速追剧已成标配,类似的短视频作品渐渐成为观众追剧的新方式。显然,这样的作品很对网友胃口。但这些短视频吸引大量用户关注的同时,也长期游走在版权的边缘地带。在法律人士看来,此类短视频确实也存在版权风险。

 

长短流量之争

短视频正成为互联网知识产权侵权的最新高发地带。据12426版权监测中心发布的《2020中国网络短视频版权监测报告》显示,仅2019年至2020年10月间,就累计监测疑似侵权链接1602.69万条,独家原创作者被侵权率高达92.9%,而热门电视剧、综艺节目、院线电影是被侵权的“重灾区”。

 

微博追剧、抖音追剧,当一部完整的剧被碎片化,只需要足够多的冲突点,只要有足够多的能唤起共鸣的华章和细节,那些所谓的故事完整性、人物的立体性,已经没有那么多人在意了。观众看完短视频一般不会再去原视频观赏,这就是短视频对长视频最大的威胁。

 

短视频的崛起激化了二次创作的高潮。来势汹汹的竞争对手,携带着被浓缩、被节选,甚至被恶搞、被解构颠覆的内容,有了越来越多的粉丝之后,也拥有了充足的市场基因。随之演变而来就是剧作们跳出了传统的追剧平台,影视剧的创作为短视频平台做了嫁衣,为之衍生出了更复杂的产业链以及更大的利益。

 

共赢才是长远之道

版权保护是必然,如何实现有效保护,依然有研究的空间。这里应该有度的考量,也要有过程渐进的耐心。一边是手握版权的影视剧创作者,另一边是拥有大量粉丝的短视频“二次创作者”。平衡两者间的关系才能走向可期待的共赢之路。

 

一方面,广大短视频创作者必须增强自己的版权意识,深刻认识到单纯的“搬运”“借用”是行不通的,简单搬运的商业模式必须改变。另一方面,如何让小创作者的作品进入合法合规渠道,也有待机制上的整体解决。视频网站、平台可以将短视频创作纳入正规渠道,至于版权收费的问题,也可以制定更详细、更有操作性的规则,比如平台统一购买等。长视频制片方、平台方建立合理的授权体系势在必行,或者由官方出面,召集相关爱好者进行创作,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相辅相成,才能长远发展。